当前位置:新游频道 > > 千秋 > 正文

千秋 地图介绍

时间:08-11-25 来源:未知 作者:52PK[我要评论]

1 洛邑 位于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,武王灭商以后,为巩固周朝对东方的统治,计划在伊、洛二水一带夏人故居地建设新的都邑,但未及实现,武王就病逝。成王继位后,三监叛乱,周公东征三年平叛,随后于成王五年开始营建洛邑,作为西周镐京的陪都,称东都。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洛邑建成。分为东西二城,西为王城,是诸侯朝会天子之处;东为成周,由殷遗民居住(另有一说指洛邑只有一城,王城为内城即宫城,成周为东都总称)。周公居洛期间,制礼作乐,确立了周朝的统治体制。东周时期,随着平王迁都洛邑,现今的洛阳一带成为名符其实的王室所在地。

2 曲阜 西周时,鲁国都城,今山东曲阜。公元前1045年,周灭商,大封天下,武王之弟周公姬旦被封于曲阜,为鲁国。周公辅佐天子,其子伯禽代父就封,先后传二十五世三十四君,至公元前249年被楚所灭。鲁国都城略呈方形,城墙周长11771米,始建于西周初年,是严格按照周礼的规定建造的。城建于洙、泗之间,洙水绕城西北两面,泗河流经城南。前朝后市,左坛右社。宫城位于都城中心,周围宫墙。城内有十条交通干道,东西向、南北向各五条。南北向中间一条北起宫城,穿过东南门,直达雩坛,是城市的中轴线。曲阜是周代东方的礼乐之邦,是先秦时代著名思想家、教育家、儒家创始人孔子诞生、讲学、墓葬和后人祭祀之地。

3 咸阳 战国时,秦国都城,今陕西省咸阳境内。秦部族原居西戎之地,与戎狄杂居,以畜牧养马为主。秦襄公时,以马匹护送周平王东前有功,遂赐以歧周之地。东周时秦朝占据咸阳所在关中之地,到秦孝公时,任用商鞅变法,当时秦首都还在在栎阳(今临潼境内),为了变法的需要,于“孝公十二年(公元前350年),城咸阳,筑冀阙”,把首都从栎阳迁至咸阳。秦在咸阳历经孝公、惠文王、悼武王、昭襄王、孝文王、庄襄王后始皇赢政、二世胡亥共传遍全国八代而亡,长达一百四十四年。始皇统一中国后,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、多民族的、专制主义的封建王朝——秦王朝,首都咸阳从此成为全国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沛公(刘邦)元年,秦二世子婴降汉,项羽引兵西屠咸阳,“杀子婴,烧秦宫室,火三月不熄灭”,秦都咸阳被彻底毁灭。

4 郢 战国时,楚国都城,今湖北省江陵县附近。公元前689年,楚国已经牢固控制了江汉地区,楚文王将楚国都城由丹阳迁至郢都,以继承其父楚武王“欲观中国之政”的意愿,攻伐汉北,问鼎中原。此地处江汉平原腹地,兼有水陆之便,东接云梦,西扼巫巴,北连中原通衢,南临长江天险,不仅自然条件优越,而且战略地位重要,是楚国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郢作为楚国国都长达411年,公元前278年(楚顷襄王二十一年),秦将白起带兵攻进郢都,楚被迫迁都于陈,有说屈原《楚辞》九章之一的《哀郢》即为郢都被攻破时所做,屈原也于这一年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,是为端午节由来。

5 蓟 战国时,燕国都城,在今北京市区的西南隅,宣武区以广安门为中心周围一带地方。据《礼记》载:"武王克殷反商,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"。《史记·世家》载:"武王灭纣,封召公于北燕"。燕国的政治、军事力量,在西周时期不断发展,逐渐扫平了燕山南北的割据势力,包括吞并北部的蓟国和东部的孤竹等国,无论从地域上或实力上都大大增强,乃至发展为"战国七雄"之一。为了控制要冲,大约在西周末或春秋早期,燕国把国都迁到了蓟城。燕国传位凡四十四世,历八百二十余载,在当时是各封国中,历史最长的一个强国。而蓟城自迁都后,一直是国都。随着燕国的强盛,出现了北方、东北方与中原各族融会交流的局面,华北地区生产水平不断提高,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因而蓟城亦愈加繁荣。《盐铁论·通有》载:"燕之涿、蓟……富冠海内,皆为天下名都"。

6 郑 战国时,韩国都城,位于今河南省新郑市区周围。公元前770年,周平王将国都东迁至洛邑(今河南洛阳),史称东周。郑国随着周朝东迁,也从陕西棫林迁到洛阳以东,灭虢国、郐国,在此建都,为了区别在陕西的旧郑国,取名新郑。公元前375年,韩灭郑,从阳翟(今河南省许昌禹州市)迁都新郑。公元前230年秦灭韩,郑韩两国先后在此建都达539年之久。郑韩故城内文物遗迹星罗棋布,目前发现城门遗址4处,在城内南北走向有一隔城墙,把故城分为东西两城。西城内分布有韩国宫城和宫殿区、缫丝作坊遗址。东城内分布有郑国宫庙遗址、祭祀遗址、铸铜遗址和韩国铸铁、制骨、制玉、制陶等多处遗址。

7 邯郸 战国时,赵国都城,在今河北省邯郸市。“邯郸”之名,最早出现于古本《竹书纪年》。邯郸地名之由来,现一般以《汉书·地理志》中三国时魏国人张晏的注释为源:“邯郸山,在东城下,单,尽也,城廓从邑,故加邑云。”意思是说,邯郸的地名源于邯郸山,在邯郸的东城下,有一座山,名叫邯山,单,是山脉的尽头,邯山至此而尽,因此得名邯郸,因为城廓从邑,故单旁加邑(阝)而成为邯郸。邯郸之域在西周时属于卫国,春秋时为晋地,当时邯郸已是闻名遐迩的农业、手工业和商业比较发达的著名城邑。晋定公十二年(公元前500年),晋国正卿赵鞅(赵简子)已将邯郸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,从此,邯郸便成了赵氏的世袭领地。战国时,赵敬侯元年(公元前386年)将赵都自中牟(今河南鹤壁西)迁徙到邯郸,邯郸作为赵国的都城,历经八代王侯,延续了158年的繁华。

8 大梁 战国时,魏国都城,在今河南开封,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,使魏国成为战国早期的强国,魏国在战国七雄中率先称王,为争霸中原,魏惠王三十一年(公元前339年,一说魏惠王五年或六年),魏都自安邑迁往大梁,惠王迁都到大梁后,又称梁惠王,孟子见梁惠王的这段历史就是发生在这里。经过六代君王130多年的修葺经营,规模宏大,壮丽非常,是当时名都之一。大梁城共有12座城门、东门名夷门,约在今开封铁塔附近,西门名高门,其它10门,因年代久远,门名和具体位置不详。公元前225年,该城被秦将王贲决水淹毁。

9 临淄 战国时,齐国都城,公元前1046年,周武王推翻商朝,建立周朝。武王二年封太公姜尚于齐地。建立周代齐国,都治营丘。传至六世胡公静,为避东方莱夷侵扰,被迫迁都薄姑(今博兴县境内)。公元前859年,七世献公率营丘人杀其兄胡公,返都营丘。因临淄水,故更名临淄。此后,临淄为齐都城,历时638年。姜氏自太公始,经西周、春秋时期,传位31代,治齐达六七百年之久,史称姜齐。公元前386年(康公十九年),大夫田和迁康公于东海,篡权自立,仍都临淄。历经8代君主,治齐达160余年,史称田齐。公元前284年(赦王三十一年),燕将乐毅陷齐70余城,唯莒、即墨两城未下,临淄归燕属5年。公元前279年,田单复齐,立襄王法章,返都临淄。

11 雍城 位于陕西省凤翔县城南,雍城是春秋至战国中期秦国的都城,据《史记·秦本纪》曰:“德公元年,初居雍城大郑宫,……卜居雍,后子孙饮马于河。”献公“二年,城烁阳。”秦国从德公元年(公元前677年)至献公二年(公元前383年),在此建都长达300余年。此间雍城一直是秦国政治、军事、经济、文化的中心。经过十九位国君的苦心经营,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了雄厚的基础。作为国都,雍城筑起了规模巨大的城垣,修建了壮丽宏伟的宫殿,成为当时全国发达的大都市之一。献公东迁后,雍城虽然失去了政治中心地位,但作为故都,列祖列宗的陵寝及秦人宗庙仍在此地,许多重要祀典还在雍举行,秦王政加冕典礼即在此举行。

12 蜀 今四川一带地区。蜀国是先秦时期蜀族建立的国家,蜀族是先秦时期一个不同于华夏族群的古老民族。古蜀人先祖为蜀山氏,有观点认为:蜀山氏与蚕丛氏是从岷江上游兴起的,是古羌人的一个分支。蜀国不只拥有单独一个王朝,在秦灭蜀之前,蜀分别由蚕丛氏、柏灌氏、鱼凫氏、开明氏诸族统领。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在位时秦国灭掉蜀国,据《水经注》卷二十七引来敏《本蜀论》的记载:“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,作五石牛,以金置尾下,言能屎金,蜀王负力,令五丁引之,成道。秦使张仪、司马错寻路灭蜀,因曰石牛道。”蜀地从此成为秦国的粮仓,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。

13 鄢 今湖北宜城东南,鄢城是楚国别都,汉江流经此地,风光秀丽。这里作为楚国都城郢城的门户,战略位置尤为显著。周赧王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(公元前279—前278年),秦将白起率军进攻楚国鄢、郢。秦军沿汉水东下,首先攻取汉水中段要地邓(今湖北襄樊北),推进至鄢城下,鄢失则郢危。楚为护卫都城,急调主力防守鄢。秦军强攻未能奏效,遂改为水攻。在鄢城四百里处筑堰拦水,蓄到一定高度,决堰放水。滔滔洪水吞没了鄢城,军民死伤数十万,到处漂浮尸体。秦军遂占鄢城。鄢城沦陷导致楚国北边门户洞开,前278年白起攻破郢都,从此楚国本土丧失殆尽,楚国更加衰弱下去,直至灭亡。

14 吴 吴国 (约前11世纪—前473年)是周朝时的一个诸侯国,姬姓,其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,后扩张到除徽州地区以外的苏皖两省全境。吴王阖闾任用伍子胥和孙武大败楚国,曾一度称霸。阖闾的儿子夫差不顾国家连年征战空虚,与齐国和晋国争霸,令伍子胥自杀,忽视了边界上的越国,被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趁虚而入。前473年,吴国被越国所灭。后越国被楚国所灭(有前333年楚威王灭越、前306年楚怀王灭越、前248年楚考烈王灭吴王越几种说法),吴越之地归于蜀国

15 阳乐 在今辽宁省义县西南。战国后期,燕国昭王励精图治、广纳贤才,招来了苏秦,乐毅、秦开等人才,使燕国逐渐强盛起来,公元前284年,乐毅率秦、赵、韩、魏、燕五国联军伐齐,下齐七十余城,使燕国达到鼎盛时期。燕昭王二十九年即公元前283年,昭王命秦开率领大军进攻燕国东北的东胡族,“东胡却千里”,获得大量领土,置上谷、渔阳、右北平、辽西、辽东五个郡,并修筑了自造阳(今河北省怀来县)至襄平(今辽宁省辽阳市)的长城抵御东胡,阳乐为辽西郡的郡治所在。

16 上谷 在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,上谷是燕国抵御东胡入侵的一个边防重镇,秦开破东胡后置上谷郡,地处中原北部,气候较为寒冷。同时也有很多游牧民族在此活动,贸易。

17 上党 位于今山西省东南部的长治、晋城一带,清狄子奇《国策地名考》曰“地极高,与天为党,故曰上党。”其东部、东南部是太行山脉,与今河北、河南二省分界;西南部为王屋、中条二山,与今河南省分界;西面是太岳山脉;北面为五云山、八赋岭等山地。上党地区地高势险,自古为战略要地,建有众多军事设施。春秋时上党属晋地,韩魏赵三家分晋之后,上党也被三家瓜分,韩魏赵均设有上党郡。公元前262年,秦伐韩之上党。上党郡守冯亭以韩不能守上党为由降赵。秦国不愿坐视赵得上党,秦韩战争转变为秦赵战争,最终导致了三年后的秦赵长平之战(公元前260年)。

18 宜阳 今河南宜阳,战国时期属韩国。宜阳为中原重镇,此城“南岭北丘西南山、洛水一线中间穿、 三山六丘一分田”,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,它西有崤函诸山,南有伊阙,东有嵩岳,北有黄河天险,占宜阳则控制了崤、函之险。周赧王七年(公元前308年),秦武王欲“车通三川(三川郡),窥周室”,派甘茂率军五万攻宜阳,韩国据城坚守,秦军攻城五月不下。武王本想撤兵,但在甘茂劝说之下又派出援兵五万,终于于公元307年攻占宜阳,秦武王得以入周室而观九鼎,秦国国土至此扩展到中原。

19 晋阳 在今陕西太原西南,晋阳濒临汾河,三面环山,地理位置易守难攻。春秋末年赵简子先后派董安于和尹铎营建晋阳城,据史料记载,这座城炼铜为柱而起宫城,伐荆木为支筋而起城垣,非常坚固,就是在兵尽援绝的时候,也可以“发而为弓矢”、“虽劲竹不能过也”。公元前456年,晋国四卿中势力最大的智伯胁迫韩、魏,起三家联军攻打赵氏,围晋阳,并引晋、汾二水灌城。赵派出使臣张孟谈游说韩、魏,说明智伯贪得无厌,赵氏如果落败,下一个遭难的必是他们二者其一,于是三家约定共同灭智,智氏军队大败。智伯在逃跑中被杀,赵韩魏瓜分了智氏领土,为最终三家分晋奠定了条件。

20 九原 在今内蒙古包头市以西,是历史上中原诸侯国在内蒙古地区最早建筑的古代重镇,也是今日包头地区最早的古城。赵武灵王实施“胡服骑射”后,赵国国力大增,把林胡、楼烦等游牧民族逐至阴山以北,据《史记·赵世家》记载,赵武灵王二十六年(公元前300年),武灵王“攘地北至燕、代,西至云中、九原”,九原城地处乌拉山以南、黄河北,其西侧是黄河南北两条支流的汇合口。武灵王在修筑赵长城的同时,修建了九原这个军事据点。在城中屯有大量重兵,并迁徙大量内地吏大夫的奴隶,充实边境,屯垦农田,使之逐步成为赵国西北部的军事重镇,有效地保障了赵国西北部地区的平安。

21 安邑 在今山西省夏县西北,“安邑”一名的来历含义乃是“洪水既平,民始安居。”《安邑县志》记载:“安邑古称禹都,殆因洪水既平,民始安居,因以为名,纪禹之功,实乃奠定山河之嘉称也。”安邑是魏国早期都城,从前562年魏昭子始居安邑,到前339年魏惠王迁都大梁共计223年之久。从安邑顺涑水向西不过数日便可到达黄河,是魏与秦争河西之地的重要据点。安邑南面二十余里则是贯穿整个河东、绵延数百里的中条山,向东北十余里则是巫咸山,可谓披山带水、兵家必争之地。

22 邺 今河北邯郸市临漳县、磁县交界处,邺城初建于春秋时期,相传为齐桓公所筑。公元前439年,魏文侯封邺,把邺城当作魏国的陪都。文侯命西门豹任邺令,此时邺郡屡遭水患,女巫、三老等地方豪绅,假借河伯娶妇,榨取民财,百姓困苦不堪。西门豹到任后,惩治了这些人,破除迷信。同时,他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源,发动百姓在漳河周围开掘了12渠,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。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,还实行“寓兵于农、藏粮于民”的政策,很快就使邺城民富兵强,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。

23 即墨 今山东平度东南,“即墨”之名称,最早出现在《战国策》、《国语》、《史记》等历史典籍中,因古城坐落在墨水河之滨(今平度市朱毛村处)而得名,春秋战国时属齐国。即墨城所处的位置,正好是古代东去胶东半岛南路的咽喉要道,战略地位十分重要。公元前284年乐毅伐齐,下齐70余城,齐国仅剩下莒和即墨两城,田单守即墨城3年,最后用火牛阵大破燕军,并乘胜复将燕军驱逐出境,把齐国从灭国边缘拉了回来。

24 薛 位于今山东省南部薛城。薛为古薛国腹地,自夏禹时代奚仲封薛、仲虺治商起,历商周,经秦汉,置侯国,设郡县,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齐国孟尝君田文封地就在薛邑,他门下有食客三千,“鸡鸣狗盗”、“狡兔三窟”等典故,就来自他的门客之中。田文在治薛期间,曾大规模地增筑薛城,使之成为周长二十八里、人口数万户、仅次于齐都临淄、曲阜的东方大城。

26 剑门关 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城北30公里处。它居于大剑山中断处,两旁断崖峭壁, 直入云霄,峰峦倚天似剑;绝崖断离,两壁相对,其状似门,故称“ 剑门”。享有“剑门天下险”之誉,俗称“天下第一关”。剑门关是甘肃、四川之间的交通要道,地势险要,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。相传战国时期,秦惠王欲吞蜀,苦于无路进蜀,谎称赠五金牛、 五美女给蜀王,蜀王信以为真,派身边五丁力士,劈山开道,入秦迎美女,运金牛,才开通了这条蜀道,称为“金牛道”,又称剑门蜀道。

27 居庸塞 在距北京市区50余公里外的昌平区境内,“居庸”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时代成书的《吕氏春秋》:该书说:天下有九塞,“何谓九塞?大汾、冥厄、荆阮、方城、崤、井陉、令疵、句注、居庸”。居庸乃九塞之一。居庸关城所在的峡谷,属太行山余脉军都山地,以险著称,作为华北平原通往西北的交通要道,居庸关既可作为中原向漠北开拓进取的前哨,又可据险防守以备游牧部落的骚扰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燕国就曾扼控此口,当时已称"居庸塞"。

28 函谷关 位于今天河南省灵宝市东北方,春秋战国时代由秦国所建,“因在谷中,深险如函而得名。东自崤山,西至潼津,通名函谷,号称天险。”传说老子曾在这里创作《道德经》。由于这段黄河流域丘峦起伏,有中条山、崤山等阻断,函关谷底成为附近地区唯一东西向平坦的通道,关隘地处深险谷地,窄处只能容一辆马车通行,所谓“车不方轨,马不并辔”,自然成为军事要冲。公元前318年,楚、赵、魏、韩、燕五国伐秦,秦据函谷关天险大败六国军队。公元前243年,楚、赵、魏、韩、卫五国伐秦,“至函关,皆败走”。

29 北地 在今甘肃宁县西北、庆阳一带,春秋战国时义渠戎族的活动区域,公元前498年,义渠戎称王,建立了雄居陕甘高原的最有实力的义渠戎国,国都即今庆城(众说不一,有待考证)。之后一段时期,其疆域不断扩大,在南至泾水,北到河套,西接崆峒,东至桥山的广大区域内,筑城数百,割据自守,与强盛的虎狼之秦抗衡了数百年,秦昭王三十五年(公元前272年),秦终于灭义渠戎国,置北地郡,统甘肃旧宁夏、庆阳、平凉、固原、泾州诸府州地,是防守北部匈奴和屏障国都咸阳的重地

30 长平 在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,为秦赵长平之战战场。公元前262年,秦伐韩,拔野王(今河南沁阳),切断了韩上党郡与韩本土的联系。韩上党郡无力抗秦而降赵,赵受韩上党,发重兵进驻战略重镇长平拒秦。前260年,秦赵大军在长平决战,赵国老将廉颇根据当时敌我形势采取了坚守壁垒,伺机反扑的战略,有效地遏止了秦军攻势。秦国使用反间计使赵王以赵括替廉颇,同时命白起统率秦军。赵括中白起诱敌之计命赵军全线突击,被白起分割包围,赵军粮绝,赵括率兵突围被杀。赵军四十多万降秦,后白起担心赵降兵有变,将40余万人全部坑杀,只留下240名小兵放回赵国。长平之战是春秋战国时期规模最大、最惨烈的一场战争,是战国历史的转折点,从此六国再无能与强秦抗衡的军事力量,秦统一中国的局势已不可逆转。

31 山海塞(渝关) 位于现河北省抚宁县内。古代军事重镇。古称榆关,又称渝关、临榆关、临渝关、临闾关。商属孤竹,汉属辽西郡,隋开皇三年(583)筑关,名临渝关。唐设临渝关守提。明初大将徐达置山海关,因其北依燕山,南临渤海,地势天成,山海相济而名。山海关紧锁华北通往东北的咽喉,战略地位十分重要,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,素有“两京锁钥无双地,万里长城第一关”之称。

32 马陵 今河南省范县西南,齐魏马陵之战战场。桂陵之战后,魏国经过几年休整,开始恢复对外进攻。公元前341年,魏国再次发兵进攻韩国,韩国向齐国求援。齐以田忌为主将,孙膑为军师,发兵救韩。魏国以太子申为主将,庞涓为将军,率兵10万迎击齐军。孙膑利用魏军求胜心切的弱点,诱敌冒进。齐军前锋与魏军稍一接触,即佯装怯战,掉头东撤。撤退途中,孙膑命令兵士第一天挖10万个做饭的灶坑,第二天减为5万个,第三天再减为3万个。庞涓以为齐军兵士三日逃亡过半,便丢下步兵辎重,亲率精骑兼程追赶,想全歼齐军。齐军撤至马陵,见道路狭窄,路旁树木茂密,便于此设伏,大败魏军,庞涓愤愧自杀。齐军乘胜尽破魏军主力,俘获魏太子申。此战后,魏国由盛转衰,孙膑却因善于用兵而名扬天下。

33 桂陵 今河南长垣西北,齐魏桂陵之战战场。公元前354年,魏国派大将庞涓率8万精兵进攻赵国,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,赵国向齐国求救。齐威王命田忌为主将,孙膑为军师,率兵8万去救赵国。孙膑劝田忌趁魏军主力在外,国内防务空虚之际,直捣魏都大梁,迫使远魏军“释赵而自救”,等庞涓回兵时,中途予以截击。田忌采纳了孙膑的意见,齐军挥师直捣魏都大梁,魏惠王急忙命令庞涓统兵回救。庞涓接令后,不得不放弃邯郸,抛弃辎重,昼夜兼程回师。孙膑判断魏军回师必经桂陵,便在桂陵设下埋伏。当魏军经长途跋涉行至桂陵时,以逸待劳的齐军突然出击,大败魏军,庞涓只身逃回魏国(一说被俘后放回)。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“围魏救赵”。

34 彭城 今江苏徐州,帝尧时为大彭氏国地,春秋战国时属宋,称彭城,后归楚,秦统一后设彭城县。这里地处黄淮平原,东近黄海,西连中原,北依鲁南山区,南屏江淮水泽,是水陆交通要冲,历为兵家争战之地,战略地位极其重要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称:“彭城之地,南守则略河南、山东,北守则瞰淮泗”,“经营天下,岂可以彭城为后图哉”。从春秋战国时代至今,在此地及其附近发生的大小战事逾150次之多。

36 阴山 其蒙古语名字为“达兰喀喇”,意思为“七十个黑山头”。阴山山脉是古老的断块山。它东起河北东部的桦山,西止于内蒙古巴彦倬尔盟中部的狼山,东西绵延长达1000多公里,南北宽达50-100公里不等。阴山南坡山势陡峭,北坡则较为平缓。山脉的平均海拔高度在1500至2300米之间。阴山山脉自古以来就是农耕区与游牧区的天然分界线,是内地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重要场所,也是古代我国北部边塞的天险屏障

37 神农架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部边陲,由房县、兴山、巴东三县边缘地带组成,平均海拔1700米。据传是华夏始祖、神农炎帝搭架采药、疗民疾矢的地方。由于千峰陡峭,珍贵药草生长在高峰绝壁之上,神农氏就伐木搭架而上,采得药草,救活百姓,最后“架木为坛,跨鹤升天”,神农架因此而得名。古老漫长的地理变迁和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,造就了神农架茫茫的林海,完好的原始生态系统,丰富的生物多样性,宜人的气候条件以及原始独特的内陆高山文化。

38 梁山 梁山在山东省梁山县城东侧,本名良山。因汉文帝之子梁孝王在此围猎,死后葬于山麓,故名梁山。 梁山由四主峰、七支脉组成,四主峰包括虎头峰、郝山峰、雪山峰、青龙山,主峰海拔197.9米。山虽不高,但崛起于大平原上,显得格外雄浑粗犷,山虽不大,却是峰峦起伏,形态多变,景色十分秀美。历史上与梁山为邻的黄河曾多次决溃,水汇山麓,围成大泽,水面辽阔,形成“八百里水泊梁山”。

关注 52PK游戏网 微信公众号
第一时间获取最火游戏激活码 最有趣游戏资讯

最新网游

游戏评论

资讯评测周点击排行 |

新游测试表公测表 | 内测表 | 封测表

游戏截图

《龙武》公测西藏风格截图
《龙武》6月27日公测开启,同时推出新版本灵魂藏地。以西藏为风格的新一批截图全面曝光,充满了浓厚...详细

游戏视频

升级路上的那点事《问道》恶搞动画《问道志
初入江湖,想知道如何快速升级吗?想知道如何轻松赚钱吗?经典回合网游《问道》恶搞动画短片《问道志...详细

新游攻略

关于52PK | 市场合作 | 诚聘英才 | 联系我们 | 版权声明
Copyright © 2002-2019 52PK.COM 版权所有 52PK网 沪ICP备15013661号-10